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在用水银温度计研究太阳光谱的热效应时发现在红光之外存在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称为红外辐射,又称红外光、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所有在绝对零度(-273.15℃) 以上的物体都会辐射红外能量,这一特性是红外技术能够测温和夜视的基础。
空间的大气、烟云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程度与红外线辐射的波长有关,但对近、中、远红外波段:0.95~1.05μm、1.15~1.35μm、1.5~1.8μm、2.1~2.4μm、3.3~4.2μm、4.5~5.1μm和8~13μm等这几个波段红外线穿透能力较强,透明度较高,这三个区域被称之为“大气窗口”。
有时我们也粗略地认为地球大气有:1~3μm、3~5μm、8~14μm三个大气窗口。